选择抛光浆的核心是“材质匹配 + 需求对应”—— 先明确待抛光材质的硬度和特性,再根据 “修复划痕” 或 “提升光泽” 的核心需求,选择合适研磨粒径的产品,即可实现高效、安全的表面精加工效果。

抛光浆的使用方法需结合待抛光材质(如金属、石材、木材、塑料等)和具体场景(家居养护、工业加工、精密修复)调整,核心逻辑是 “清洁预处理→匹配工具与力度→分阶段抛光→后续养护”。
无论抛光何种材质,基础流程可分为4步,核心是“先预处理、再精准抛光、最后收尾”:
表面预处理:清洁 + 评估
用干布或软毛刷去除表面灰尘、碎屑;若有油污(如金属厨具、皮革制品),需用中性清洁剂(如肥皂水)擦拭,晾干后再抛光(油污会影响抛光浆附着,导致效果不均)。
评估表面状况:标记划痕、氧化层位置(如石材台面的细小裂纹、金属的锈迹),根据损伤程度选择 “粗抛→精抛” 的分步策略(浅划痕可直接精抛,深划痕需先粗抛去除)。
工具与抛光浆准备
工具选择:软质材质(皮革、塑料、木材)用棉布、海绵、棉签;中硬度材质(石材、铝合金)用百洁布、羊毛轮;高硬度材质(不锈钢、花岗岩)或大面积抛光(如汽车轮毂)用电动抛光机(搭配抛光垫 / 羊毛轮) 。
取浆量:少量多次(如家居养护每次取黄豆大小,工业加工按需调整),避免浪费或残留过多难以清理。
分阶段抛光(核心步骤)
涂抹:将抛光浆均匀涂抹在待抛光区域(小面积用棉签点涂,大面积用海绵擦拭),避免堆积(堆积会导致局部研磨过度)。
研磨方向:尽量沿材质纹理(如木材顺木纹、金属沿拉丝方向)或顺时针 / 逆时针统一方向,减少交叉划痕;软质材质(如皮革)力度要轻,硬材质可适度加压。
分级抛光:若表面损伤较深,先用水磨片 / 粗磨抛光浆(粒径 10-50μm)去除大划痕,再换精磨抛光浆(粒径 1-10μm)细化,最后用镜面抛光浆(粒径<1μm)提光,每步后用干布擦净残留再进行下一步。
收尾与养护
抛光后用干布或清水(金属、石材可用)彻底擦净残留抛光浆(残留会导致表面发乌、粘灰)。
部分材质需后续保护:如金属件可涂防锈剂,石材 / 皮革可喷专用保护剂,木材可涂木蜡油,延长光泽持久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