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公司动态

抛光浆粒度是如何影响抛光效果?


抛光浆的粒度直接决定抛光效率、表面粗糙度和最终光洁度,整体呈现 “粒度越粗,切削力越强;粒度越细,表面越光滑” 的规律,具体影响如下:

抛光浆

一、不同粒度对抛光效果的影响
1. 粗粒度(100-800 目)
核心作用:快速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、氧化层、划痕等缺陷,属于 “粗抛” 阶段。
效果特点:抛光效率高,但会在表面留下较深的研磨痕迹,表面粗糙度(Ra)较高(通常 Ra 0.8-3.2μm)。
适用场景:工件初始表面质量较差,需先进行粗抛整形,为后续精抛打基础。
2. 中粒度(800-3000 目)
核心作用:细化粗抛后的表面痕迹,属于 “中抛” 过渡阶段。
效果特点:切削力适中,既能去除粗抛痕迹,又不会产生新的明显划痕,表面粗糙度降至 Ra 0.2-0.8μm。
适用场景:连接粗抛与精抛,提升表面平整度,为镜面效果做准备。
3. 细粒度(3000 目以上)
核心作用:进一步细化表面,提升光洁度,甚至达到镜面效果,属于 “精抛” 阶段。
效果特点:切削力弱,抛光效率低,但能最大程度降低表面粗糙度(Ra ≤0.2μm),呈现高光洁度。
适用场景: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,如光学镜片、金属镜面装饰件、精密仪器零部件。
二、关键影响因素
粒度均匀性:粒度分布均匀的抛光浆,研磨痕迹更一致,表面光洁度更稳定;若粒度混杂,易出现局部划痕。
工件材质适配:高硬度材质(如金刚石、不锈钢)用粗粒度抛光浆时,需控制压力避免划痕;软质材质(如铝、塑料)则需选择较细粒度,防止磨料嵌入表面。
抛光工艺匹配:粗粒度适合高转速、大压力抛光;细粒度需配合低转速、小压力,避免磨料破碎影响效果。
[返回]   
上一篇:无
关闭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